【茶人詹台北報導】台灣歷經收藏名家壺的狂潮與冷卻,許多品茗活動裡,只要有宜興壺,還是有人受不了款識誘惑。中國人對於印章的認同,來自古時印款具有廣大權威力量,以及身分確認的功能。
印章款識也有行情,製壺者想要仿冒印章,過去都會找雕刻師按照原壺,小心翼翼地仿製以求逼真。如今,科技發達,可用電腦修飾到幾近完美的仿款。
款識與印章既然成為製壺者自我負責的一種符號,也在買壺者之間建立一種權威感,那麼最應對款識負責的是製壺者以及賣壺者。在一把壺蓋上印章時,就等於是做了品質保證,業者應有這樣的認知。想要收藏者也得注意這個問題。
綜觀上論買壺指標,大部分的人會先從名器做為考量;但是名器的辨識方法不能只是靠印章,就連拍賣公司所標示出來的說明,也是「不擔保條款」。因此,當滿懷信心進入拍場時,買壺風險是由買受人承擔,因此,如何撥開迷思,挑對硬資產的選項,就應勤做功課,並找專業人士作為諮詢,而非光聽拍賣的單項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