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

茶器鑑定的多重立場No.1

【茶人詹台北報導】《藝術收藏+設計》6月號刊載池宗憲撰寫的〈去偽存真 多重立場〉,文中提及茶器文物的鑑定與品茗的時空交錯,必須是互相連結,同時有其歷史考證的必然性。然而,在許多文物專家的口中,器物的真實性與當時的使用性,卻是無法連結。唐宋品茗與今日的品茗,存在著時代的差異,文物的鑑定不應該表裡不一,產生多重立場的解讀。

標榜「去偽成真」的電視節目,推出「茶具」主題單元:節目一開始,以一件宋代吉州窯木葉黑釉茶盞,加上元代漆器茶托,作為出場的序言,並由節目邀來的知名鑑賞家親臨現場,就由此進入宋代品茗的文化氛圍。這位鑑賞家用力糾正同在台上的藏寶人,叫他稱此器是「盞」不能叫成「缽」,如此當頭棒喝,儼然深入了解唐宋品茗之道;但自己卻又接著說:「唐宋品茗時的茶湯是『熬』出來的外行話。」

事實上,唐代烹茶大體有兩種方式:一是陸羽《茶經》所述「煮茶法」,又稱「煎茶法」,即一鍋煮。二是《十六湯品》所講的「庵茶法」,又稱「點茶法」。但絕沒有「熬」茶的品法!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