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大紅袍借殼上市

【茶人詹綜合報導】 買茶用價格衡量好壞,幾乎成了指標。而價格也是一種炒價的方式,今年武夷大紅袍成為熱門的商品,這也是繼普洱茶之後成為茶市場中最受矚目的「茗」星。一斤大紅袍炒上五十萬已經不算新聞,重要的是,這叫做大紅袍的茶,到底是不是真的?

本報深入廣東、潮汕一帶觀察,今年以來,以大紅袍為賣點的專賣店大量出現,那麼從真正大紅袍產量來對比,就令人十分訝異。原來長在武夷山的六株母株大紅袍,如何能生出這大量的大紅袍呢?

事實上,這些大紅袍不過是託名,其茶本身大抵採取混茶的方式,加上烘焙的技法,冠上大紅袍之名,就成為一種大眾所追逐的武夷岩茶的概念。這是與實際不符的。

至於為什麼叫做「大紅袍」?有人說是因為大紅袍茶樹生於崖上,人們訓練猴子採摘,而山野間野猴很多,為分別家猴及野猴,故讓家猴穿著紅背心,因而得名。也有一說是清代官吏取此茶送給朝廷,似皇帝紅袍而得名。較具可信度的說法是:「大紅袍」主要是以其「嫩葉是紫紅色」得名。

茶比黃金貴 藏茶生金

【茶人詹台北報導】兩岸瘋茶投資,許多金融業者看好這塊大餅,摩拳擦掌,更在大陸拍賣公司的熱潮中,茶成為一個新興投資標的。工商時報今以「茶比黃金貴 藏對茶才能致富」專訪池宗憲。

記者魏喬怡報導指出,今年雲南普洱茶因百年大旱,導致產茶量大減3成,再度成為許多商人炒作話題,尤其是大陸拍賣公司更是炒的火熱,從茶葉到茶具、香具全都水漲船高。然而,研究茶領域逾20年、茶相關著作等身、甚至是許多企業家的「茶顧問」的池宗憲認為,減產茶未必是好茶,若是站在「投資」角度來買茶,還是要掌握3原則,不可追高!

報導指出,「藏茶致富」並非不可能!近三年在大陸當紅的陳年普洱茶,就曾經寫下一公克茶葉價比黃金高出2倍的紀錄!2008年12月15日一場「陳年普洱茶專場拍賣會」中一筒七片的「大票敬昌號圓茶」每公克是501人民幣,比當日一公克黃金185.25人民幣還多出2倍,也怪不得有些識貨的台灣投資人,就算是沒錢也要賣房子來藏茶。

報導指出,如果是想短線增值的話就買老茶,而如果是想放長線投資的話,反而應買年輕的茶,至於買來養生的茶就可選擇中生代的茶。弄清楚目的,就不會嫌茶貴了,池宗憲就舉例,像是花蓮、台北都有投資人寧願「賣樓買茶」就是知道自己的投資目的…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