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

松林遺壺 一世驚奇:藝術家松林桂月之芝雲古壺①

一件藏壺用器可探藏者其心窺見持壺者生活的趣味,流露其個人世界觀,內涵閒遠意境,更令人進入用壺人身心靈的思維。

「松林遺壺」系日本畫家松林桂月(1876-1963)所用,這把壺重新講述他在台灣美術發展歷史軌跡,更由宜興壺傳承帶來時空的角度去理解茶器在畫家身上留下藝術印記。

松林桂月〈愛吾盧〉設色絹本 1936 山口縣立美術館藏

松林桂月,歷經明治、大正及昭和時代,被稱為「最後的文人畫家」,係日本南畫派領導者,在台灣的藝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先後擔任1928192919341939年「台展」及「府展」的審查委員。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為「台展」,自1927年至1936年共舉辦十回,1938年方由台灣總督府舉辦第一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簡稱「府展」,至1943年共計六回。

由於松林桂月畫家身分加上他審查委員身分曾發表對「台展」畫的觀點影響了台灣畫壇。1929年松林桂月受《台灣日日新報》訪問時指出:「本來台灣就地理上的關係上而言應屬於中國南方的南宋畫的作品。然而搬入作品中南宋畫的卻是很少,令人感到不足之處是整體的氣氛可說是內地的延伸。……」對照1929年台展作品中,陳進的〈秋聲〉、郭雪湖的〈春〉以日本畫為主的創作,少數如林玉山〈周濂溪〉以中國古代人物為題材,搭配宋明人物畫構圖,色彩與畫面空間,可見近代日本畫特色,審查員的松林桂月通過審查公開呼籲,希望台展作品中能看見南畫風格。

昭和34年(1959),84歲的松林桂月在東京的畫室櫻雲洞

松林桂月評語帶動了此後參與台展畫家創作體裁的改變,如林玉山、呂鐵州、郭雪湖,有了這樣的認知,結合寫生手法與鄉土藝術內涵,展現了台展型穠麗細密的風格表現,成為新的轉變與突破。

台展/府展評審的選畫觀點自會影響作畫方向,也帶動台灣畫家的創作風格。松林桂月的觀點來自他的審美觀點,同時他也善於傳達日本藝術,他應用當時廣播媒介推動文化殖民,1940728日的《台灣日日新報》廣播專欄,當日主持人是松林桂月,他以「畫家之書」為題,介紹日本古代畫家雪舟、椿椿山、池大雅等人的「書道」觀與逸事,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藝術的傳播,對於當時台灣的聽眾留下非常深刻。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33 #186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