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水的技巧,早在唐代就受到當時品茗者的注意。因此,陸羽才有「三沸」之說。三沸指的是一沸水剛開,水面呈現小氣泡,陸羽用「蟹眼」來形容。再煮久一點,蟹眼更大,就成了「魚眼」。等到第三沸時,當時認為這水就已經老了,不能喝了。
唐代人煮水,用的是「鍑」,其材質是鐵,而這種以鐵為煮水器的用法,從日本傳襲下來,因此以鐵器作為煮水利器,就成為今人回味或咀嚼唐代品茗的一種遙想。
然而,時空的遷移與異動,當時的品茗方式,與今日的喝茶有了明顯差異。那麼,同樣的鐵器,用來煮水是否果真好喝?必須從下面幾個角度來考量:
一、 水的酸鹼性。哪一種比較適合用生鐵壺來燒?
二、 生鐵壺所用的火源,是瓦斯?電磁爐?或是木炭?火源不同,用同樣的煮水器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當許多人搖旗吶喊,說著「煮水要用生鐵壺才是好喝」,這是一種概約性的說法,必須透過對壺器、火源與水的關係,作一種邏輯與科學的分析,然後才能夠解構、選擇一個正確的煮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