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5日

潮汕品茗風情(三)─茶器堂奧初體驗

【茶人詹台北報導】日前於台北故事館舉辦的「潮汕品茗風情」講座中,再現精緻工夫茶品茗,重啟現代人對品茗用器的重視。關於潮汕工夫茶所使用茶器,清乾嘉時期人俞蛟《夢廠雜著‧卷時‧潮嘉風月》寫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以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

Teaparker(池宗憲)在〈清代台灣品茗活動探析〉中提到,閩南潮汕流行喝的是半發酵的青茶,使用的茶器經文人雅士之手已成一套風格,更可看出這些潮汕工夫茶器對台灣品茗文化的影響。

台灣的茶器長期靠大陸的輸入,品茗者總也希望能將在這塊土地上所燒製的茶器拿來應用。然,台灣製陶瓷器的發展在道光年間(1821-1850)才開始抬頭,並在南投、苗栗、台南、屏東、鶯歌、北投、淡水和新竹等地開始生產。絕大多數日用陶瓷還是由大陸輸入,主要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小部份較精緻的來自景德鎮。

現代人看潮汕品茗風情,賞其精緻之外,更從茶席的擺設之間,進入茶器的無盡堂奧。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