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

洋樓‧劉銘傳‧茶 No.4

【茶人詹台北報導】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茶葉已成為臺灣外銷農產品首位,大稻埕上千秋街、建昌街凝聚了各國蜂擁而至的商旅活動,造就這條今稱貴德街的不凡身價。

劉銘傳注意到當時洋行承攬茶業涉及壟斷行為。1886年四月八日,劉銘傳向朝廷報告洋行獨佔臺、閩之間茶市的承運業務,並強迫台灣茶商簽約,以防干涉爭利。劉銘傳認為這種獨佔經營,讓政府很難課到稅,他乃趁籌措建設經費時同時要求收取茶葉稅。

有關劉銘傳課茶葉稅,並藉此成立「釐金局」以方便取得茶葉稅,起於何時,有兩種看法:一為李筱峰在《台灣史100件大事》中說,光緒十七年(1891)一月二十二日,劉銘傳開設茶釐。

為朱萬里編《台北市都市建設史稿》記載:「劉銘傳…奠定台灣建設之經濟基礎,所得甚大。除地租以外,劉氏任內增闢之財源尚有茶釐…。光緒十一年(1885)台灣省收入中,由英人包辦茶釐,年納茶釐四十萬兩,十二年(1886)由十一人分包七十五萬兩;十四(1888)年十二萬兩,光緒十七年(1891),茶釐有五十萬兩。」

由上紀錄可看出茶葉稅成為劉銘傳重要資金來源,劉銘傳在成為首位臺灣巡撫後,經營臺灣的雄才謀略,以及他籌措經費的才能。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