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詹台北報導】消費感覺何在? 也有人想套用葡萄酒的模式,來開啓普洱茶的認證。但其公信制度在哪兒?許多投入茶產業者的出發點,是為了讓茶能夠更具國際性,無論是臺灣茶或中國茶,期許它有一個大未來。
但,光是說故事、重包裝,移植別人的經驗,卻忽略了一瓶750c.c.的葡萄酒,為什麼存在40萬與200元的差異。難道都只是炒作?
不可否認的,一個市場的成熟與品牌的認同需要的是時間,以及長期的維繫,與茶品質的保證。
還有投入茶產業的人認為,用一年的時間大加廣告宣傳,便可引起轟動,或者是標榜品質保證,或是限量出品,就可以拉抬銷售量;但,消費者的意象,並非業者說了就算。
茶的營銷以品質論成敗,而品質的優劣又牽涉到成本與鑑賞力。少了實戰的經驗,或只是偶訪茶山,以主觀口味作為定奪,是自我感覺大於市場感覺。
消費者的感覺在哪裡,才是市場的選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