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

林黛玉點犀䀉,吃茶添一味③

明代曹昭撰《格古要論》(1388):「犀角:出南蕃、西蕃,雲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兒好,及正透者價髙。成株瘦小分兩(量)輕花兒不好,但可入藥用。其紋如魚子相似謂之粟紋,每粟紋中有眼,謂之粟明,此謂之山犀。器物要滋潤,粟紋綻花兒好,其色黑如漆,黃如粟,上下相透,雲頭雨腳分明者為佳。有通天花紋犀備百物之形者,最貴。」其中的「粟」就是指黃,現在禁採犀牛角,當時有火犀牛和水犀牛,火犀牛的顏色就是「山犀」,其色黑如漆,黃如粟,這也是中國犀雕最精華的代表。曹雪芹看過好文物,能透過宮廷用器,加上文本後設在器物上刻三個字「點犀䀉」,竟成為後人不斷發酵討論的議題,反而忽略曾是工藝巔峰的犀角雕刻藝術的成就。

犀角雕刻藝術在明代,由鄭和七下西洋進口輸入犀角,加上當時牙雕大師轉進犀雕,促成犀角雕刻的超越,這時技法講究精細多層鏤雕,將圓雕、深淺浮雕、陰刻等技法結合在一起,追求刀法的圓潤,甚而應用高溫蒸煮使角材軟化而加以染色,藉此改變器型顏色,創造出更多樣的犀角雕件。

明 宣德《犀角雕素身「大明宣德年製」款杯》底款 德能堂藏
 明 宣德《犀角雕素身「大明宣德年製」款杯》 德能堂藏

清代犀角雕刻技藝更成熟,紋飾通常以花卉爲主,葵花、玉蘭、荷花等為主流,山水人物則構圖疏朗,饒有畫意,仿古風格的蟠螭紋是常見紋飾,這些風格受到乾隆偏好有了轉向。乾隆皇帝認為蘇揚玉器故作玲瓏剔透,俗氣而又無用,大力提倡仿古之風,而犀角本質古色古香,渾厚蒼勁,以仿古銅器的造型和花紋雕刻除有天子支撐,帶動群體效應形成這時期犀雕仿古風潮。

明 《犀角雕螭耳荷葉大杯》細部 德能堂藏

 《紅樓夢》點犀䀉在電視版中顯現出的形制如壓手杯的器型,這樣的器型以犀牛角作為材質對照係前所未見,作為品茶的犀角杯對今人而言只能仰望難企及,惟從其工藝美感確帶來今人對古器的讚嘆,其滿雕法經典,叫人如何不能讚嘆,更是今人買杯的美學指標!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21 #172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