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鑑定節目上所見,一對瓷器上落款民國八年,繪有「東坡晚宴」、「玉川品茶」等圖案,有「廣儲司茶庫收存」泛黃封條,然而廣儲司為清宮收茶專職機構,為何民國八年的瓷罐會封前清廣儲司封條?顯然時空錯置,更妙的是專家並未打開茶罐,直說這不是用來喝的是用來買賣,將來一定會增值。香港拍賣場出現的是一對紅藍瓷罐,底款落有「大清御膳坊」,瓷罐上有封條,封條書楷書「廣儲司茶庫收存」七字。
同樣地,香港拍賣場出現的瓷罐也用封條作為取信,但細看港台所出現的封條都是楷書印刷體;平版印刷機不會出現在清代,那麼你手上普洱茶大票、內飛有印刷機才有的網點,必屬後仿。
另從藏茶罐材質規制來看,清宮收藏茶葉採用錫罐、宜興罐為主,以現存北京故宮清雍正「宜興窯紫砂蘆雁紋蓋罐」,外表有隱約凸起的蘆雁,蓋上刻有「六安」兩字。宮中日常用茶嚴格規定,按階級每月配給,藏放的罐子寫上茶種名,才合乎規制,光在瓷罐用青料寫上「普洱」顯然外行裝內行。
「廣儲司茶庫」被拿來商業炒作,對於一般初入門者,或好奇,或以為撿到寶?判斷封條是印刷字體就破功了。普洱江湖作假粗糙,鑑價偽證,買到皇帝喝的茶?不足信!
◎收錄於【明報月刊二〇二二年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