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

樸質龍罐,盡顯王秀杞雕塑的甘露之情①

收藏宜興壺在臺灣是一種顯學收藏,臺灣本土的龍罐則是隱藏在民間的鄉土收藏,市場對於龍罐(龍壺)的理解止於昔日鄉間用具,看似不起眼,更遑論翰宜興壺比身價!?然而,深入探究龍罐反映臺灣製壺的特質:手拉坏、柴窯燒成,更寫實了臺灣日治時期地方製壺產業一頁值得緬懷的過往。在雕刻大師王秀杞將硬質石材,柔細雕出龍罐所鋪陳的鄉土親情成為思古幽情中藏壺的反思:難道只有市場貴壺才值得收?鄉野的壺就永遠埋沒在田野草堆嗎?低行情的龍罐,手拉坏、柴燒又有年代,不正是河床期藏品?


王秀杞的作品在他陽明山的雕塑園林裡:阿公悠閒喝茶旁坐著兩個小朋友,作品焦點落在親情三人腳旁的龍罐原是配件,龍罐卻有極大的懷思。王秀杞說:雕塑父親和兩個外甥喝茶的場景,茶湯流瀉著親情,承載龍罐的時代光環。龍罐為一般家庭承裝茶水的茶具,曾是台灣陶頁生產的日用陶器,其壺身寬大,符合人口多家庭所需的水分攝取,當時農業社會在田間工作需要補充大量的水,龍罐成為日常,而今卻被漠視了!

台灣窯場因應日常生活需求,出產可裝大量水的龍罐器腹寬大渾圓,以貼花技法在壺腹兩側裝飾龍形圖樣,茶壺得名「龍罐」,以此為本的形制,未貼上龍形圖樣也慣稱龍罐。

國家文化記憶庫中寫著:龍罐一般使用粗質紅陶土,並以黏土製成提樑,水壺蓋子蓋麵凹下中間有鈕,可以手提起蓋上,為避免手捉取時滑落,茶蓋不上釉藥。龍罐尺寸可到一尺寬,流嘴是茶壺的出水處,龍首朝向壺嘴倒水時,猶如龍口出水,極富吉祥亨順之意。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45 #200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