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和茶葉的收藏受到景氣影響,市場行情走向修正。惟以工夫茶的茶道具和相關工夫茶的茶種,市場行情平穩中緩升。
2024年5月18日,北京舉辦「你好,工夫茶」青年交流茶會,匯聚台灣、馬來西亞、香港及潮州茶人,倡議設立「工夫茶日」。起源潮州的工夫茶,在全球華人社區生根發展:形成「南洋工夫茶」、「台灣工夫茶」、「香港工夫茶」及「京城工夫茶」等各具地域特色的工夫茶文化。
2025年6月17日在香港舉辦的「茶工夫之融和」論壇,由多個機構合辦,工夫茶融合精神禮儀與沏泡技藝,體現中華茶文化底蘊,是連接海內外華人的文化紐帶,活動旨在傳承發展「工夫茶」文化精髓。
愛茗者為何又走回百年工夫茶的老路子?原因是工夫茶品茗,確能讓茶好喝,泡茶時更叫人從工夫茶中怡情養性。
翁輝東(1885-1965)的《潮州茶經》說:「更有文人高士,借為風雅逸致……惟我潮人,獨擅烹制,用茶良窳,爭奢奪豪,釀成『工夫茶』三字,馳騁於域中,尤為特別中之特別。良辰清夜,危坐湛思:不無念及此杯中物,實有恃別之素質與氣味在。」,另外清乾嘉時期人俞蛟《夢廠雜著・卷時・潮嘉風月》寫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以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前人所記錄的工夫茶明白是要有四寶:朱泥壺、紅泥爐、泥銚和若琛杯,今人則以此追尋四寶為收藏標的!
朱泥壺以宜興朱泥做成的小壺,然在工夫茶裡,潮汕的手拉坯壺則另樹一格,潮汕的朱泥壺是以拉坯形式呈現,著名的「老安順」、「萼圃督印」等茶壺,近年來拍賣屢見佳績。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7月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