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爐,作為工夫茶的火源,要求的是用木炭,有用橄欖炭等來作為煮水的燃料。
紅泥爐、朱泥壺,還要配合好的杯子。四寶中以青花瓷杯最耀眼,其中若琛杯薄胎杯易掛香!以清康熙落「若琛珍藏」底款被拱為至上,「若琛」杯薄如雞蛋殼,在光線下閃透無限魅力。今人慣稱薄胎杯為「蛋殼杯」,最早這種做法的製品始於明代德化白瓷杯,此後從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到晚清一直至今都有人製作。「若琛珍藏」與宜興壺中的「惠孟臣」、「孟臣」出現是托款,哪件是原著?
若琛杯薄、小,通常以三杯一組。工夫茶喝的時候三杯為品,這也是工夫茶另外迷人的地方。那麼遇到五個人怎麼辦?就是三杯三人喝完以後另外洗杯,再換另外一組人喝。
我曾與潮州非遺傳承人陳香白品茗,他以三杯泡工夫茶。不解的人看到杯子前手喝完,洗完再接手,覺得這樣不衛生?其實,熱水燙過,瓷器不沾了應是無妨。品在於小口,在於用心,用聞、嗅去體會茶的精妙。拘於形式就非工夫茶也。
今人喜歡工夫茶,目前市場價平穩,正是逢低買入時機。來自深圳的兩位拍賣公司的人造訪我表示:當時看了藝術家出的《爐銚興味》啟發,他們就開始大量收集這類茶器成為拍場新標的。
工夫茶四寶,市場的追逐,百年傳承的中國工夫茶,來自潮汕或福州,或是日本的工夫茶,器光燦藏不住!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7月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