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可以煮的古董:柔化水質真功夫①

來自馬來西亞的中醫教授林志雄來訪茶敘,提及南洋興起功夫茶風,他感興趣的問台灣也有功夫茶熱,兩地各冠上「南洋」、「台灣」功夫茶到底哪裡不同?我的回應功夫茶要有時間功夫加上泡茶功夫,稱呼不同意函一樣,他又提及功夫茶煮水用器常見的銚,同為華人叫法不同,但卻有相同藏銚的風潮:白泥、紅泥銚市場看漲,又和現今用生鐵壺、銀壺煮水差異很大?



現在的功夫茶,為了符合用泥銚的概念,衍生了許多產品。泥銚泥料不同對水分子的解析有何差異,將是選用泥銚的重要選項,同時要清楚五花八門對泥料的叫法,功夫茶要用銚,深見歷史蘊涵從湯瓶、水注的唐宋品茗用器出發,歷經時代品茗風格帶來對煮水器不同次元的要求,同時帶動器物形制、胎土的變動,構成煮水秘器。

唐晏(1857-1920)寫《天咫偶聞》提及砂銚:「器之要者,以銚居首,然最難得佳者。古人用石銚,今不可得,且亦不適用。蓋銚以薄為貴,所以速其沸也,石銚必不能薄。今人用銅銚,腥澀難耐;蓋銚以潔為主,所以全其味也,銅銚必不能潔。瓷銚又不禁火。而砂銚尚焉。今粵東白泥銚,小口甕腹極佳。蓋口不宜寬,恐泄茶味;北方砂銚,病正坐此。故以白泥銚為茶之上佐。凡用新銚,以飯汁煮一、二次,以去土氣,愈久愈佳。」如是精簡提要,解開玉書煨、泥銚的神祕多樣名稱,那些材質不宜說用,古人早有提及,知而為之,想煮出柔情水不難呀!

以砂銚煮水與銀器、生鐵壺進行比較煮水效果:銀器導熱迅速,煮出的水質清透,帶有一種銳利的穿透感;生鐵壺煮水則賦予水質甘甜的韻味;砂銚煮出的水別有風情,水質溫潤如絲,口感綿密細膩入口即化,讓水彷彿蘊含著柔情蜜意的溫婉。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10月 #217】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