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薛寶釵[分瓜]爮斝見真章③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紀錄康熙61年(1722)當時乾隆年僅十二歲,在圓明園的鏤月開雲謁見皇祖,聖祖一見大喜,下令養育在宮中,親授書課並賜〈壺盧文字筆筒附紫檀木盒〉,這件壺盧(也作葫蘆)文字筆筒,全器略呈正方形,直壁深腹,器底淺凹,口緣黏飾玳瑁,深入內壁約2.5公分,器內壁髹飾黑漆。器外壁四面各有長方欄,三面各七字,一面為八字,文字自右向左依序讀作:「上古結繩,易以書契;經緯天地,錯綜群藝:日用不知,功蓋萬世。右成公綏句。」器底方圈足內有一方框,內有雙行楷款「康熙賞玩」四字,花臍在款識中間稍偏左。隨筆筒附有一張黃紙,其上清高宗親筆墨書御製詩文和詩序,由詩序可知:這件筆筒是清高宗尚未登基之前,皇祖清聖祖賞賜給皇孫清高宗之物,是清高宗書几上的日用文具之一,登基二十年間可能未再御目,直至乾隆23年(1758)夏日「偶見之如遇故人」,便作詩誌記,詩文與詩序收錄在清高宗的《御製詩》二集中。

清 康熙《壺盧文字筆筒附紫檀木盒》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壺盧(也作葫蘆)文字筆筒表露,清代範製葫蘆工藝從康熙的喜愛和重視,當時設專人管理種葫蘆,種植在禁苑豐澤園,由內監司其事:「壺盧器出於康熙年間,皇祖命奉宸取架匏而規模之」、「壺盧模器始康熙,苑監相承法種之」及「園開豐澤重農圃,蔬匏爾時種於此」。沈初(1735-1799)《西清筆記》稱:「葫蘆器康熙間始為之。」康熙時期藝匏極高水平,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可見風姿。

清代的範製葫蘆與《紅樓夢》中的斝有異曲同工之妙,清宮收藏品見類似的器物,惟用途不止是如妙玉當茶器專用,兼具多元性:康熙、乾隆期間範製葫蘆落有「賞玩」款識,雍正、嘉慶款者未之。清宮範製葫蘆除了供御玩,也餽贈鄰國君主,賞賜貴族王公,以商周青銅器紋樣製作的範製葫蘆在康熙、乾隆兩朝很流行,王室之愛深深影響後世對匏器的賞玩和喜好!  

[分瓜]爮斝可探中國工藝的傳承,正是清康熙、乾隆曾經出現的亮點。青銅造型的範製葫蘆茶杯,器型正符合《紅樓夢》創作時代,反映出當時宮廷貴族賞玩器物的品味,由傳世品中一窺究竟。[分瓜]爮斝反映了範製葫蘆工藝的技術高超,今人尋根找回失落的工藝,[分瓜]爮斝再現第二春令人欣喜,至於器物對薛寶釵的好惡隱喻,就看你是擁林派?或是擁薛派?接著看看手上的葫蘆為何成為粗俗的渣斗?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2月 #173】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