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

當主觀口味壓倒客觀價值──賈母誤了六安茶?!②

清初六安茶貢茶地位不變,清康熙十七年(1678)《清會典》載:「這年題准,浙江、江南、湖廣、福建應解進獻芽茶,具照江西例,布政司匯齊,仍應穀雨後十日照例起解。其江南省六安霍山芽茶,仍另委官起解,於進到時,即會同光祿寺交送內務府收供內用…。」當時布政司是負責管理朝貢的茶,為了讓皇帝享有最新鮮的茶,朝貢規定在穀雨後十日,就是做完春茶後,立刻快馬加鞭送抵京城,由當時的官員親自押解六安茶送抵內務府供內用,六安茶受皇室偏愛,由產季一出茶十日內由安徽送抵京城的快遞情節,洞悉皇室品茶要新鮮!那麼如此出名的貢茶,為何被《紅樓夢》描述成賈母不想喝的茶?

財富社會地位懸殊,價格認同自有高度反差。賈母對六安茶的厭棄,得由其生活習慣探析:光是才吃完酒肉,吃六安綠茶顯然不搭;讓肉食蛋白質消化,惟烘焙過的老君眉更助功,賈母吃茶有多樣性的選擇,也就不必屈就單一口味。何況第41回一開始也說:「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顯然賈母一路吃茶,這時必須味醇厚的武夷茶壓過上口的綠茶才能去油膩。加上品茗的時機不對,六安茶被邊緣化,非茶質問題。[<未完>]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6月 #177】


 
Clicky Web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