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成》雜誌的總編輯沈葦窗(1918-1995)常從香港帶茶給張大千。1973年《大成》創刊,張大千當時身在美國,為幫助沈葦窗,以四天時間創作大型立軸〈高山長青圖〉送贈,以表支持,更寫明「余囊橐無余,如希急需,葦窗可即變賣,余絕不介懷。」而《大成》雜誌封面,不少為張大千畫作,又兩人友宜情深,茶成助媒。
安溪鐵觀音成為日常茶,有人長年供應,同時他也喝台灣高山茶,當時退輔會主委趙聚鈺(1913-1981)常送他「福壽長春茶」。位於海拔2,500公尺的福壽山,是台灣最高檔的茶,綠色罐子做包裝,長期價格居高,1980年代就已一斤賣5,000元,素有「總統茶」美稱,主管福壽長春茶的大家長,送給張大千這位畫壇巨擘,惺惺相惜,還隱藏了送茶博得畫家好感情的微妙關係。
張大千很好客,大千先生回禮不手軟,曾友人用送禮物換他的作品。那他如何品茶?用哪些茶具?
研究張大千的林政翰指出,大千先生收到的茶具品項多,都會輪番使用,從大同瓷盤到英國骨瓷等。他也會訂製一些瓷器,用於贈禮的瓷瓶,或是作畫所使用的調色盤、筆洗,以及盛菜用的瓷盤等,他曾訂製大瓷盤,用來盛放魚翅等大排場的食物。這些瓷器有的委由蔡曉芳製作,至於泡茶用器,使用瓷、陶不同材質交替泡茶,杯子大部分是陶器,係由陶藝家高東郎製作。
高東郎(1938-),1973年獲美聖若望陶瓷金獎,1976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個展,義大利、日本參展以獨門孔雀藍獲青睞,張大千曾親訪他所創建秦陶藝選作品,高東郎和蔡曉芳都是第一屆窯業工程人員訓練班的學員,邀請各國專家和回國的學者擔任教師,專門培訓台灣有志青年,蔡曉芳、高東郎均出自專業訓練而獲張大千青睞。
曾任張大千護理人員追憶,張大千通常一整天會打散時段喝茶,包括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宵夜。他一天會吃五餐,在吃飯或作畫之間,通常畫個20到40分鐘,就會歇一下喝一口茶。此時的茶多半由看護人員泡的,看護的泡茶方式則是由大千先生親自傳授。
有專用茶具顯現張大千識茶知茶的好品味,泡茶有自己的「茶道」,泡茶時,會擺上五個杯子,然後由右到左先倒一點點茶,再來回往復倒茶,這樣可以讓茶湯的濃度和溫度都平均,曾任張大千特別看護人員追憶張大千泡茶的情景,回味茶香在歲月中的芬芳!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5月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