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有沒有放好?觀察茶顏色有沒有受潮?一旦疏漏,就會損茶氣味,觀察茶乾是否受潮,可取二三乾葉用食指、中指緊壓聽見碎聲、手感微刺,含水量達標,若見茶乾軟就是受潮了!存茶除了防潮更要藏茶過程中,讓茶的燥熱之氣轉好醇味。
清代陳元輔(生卒不詳)《枕山樓茶略》言:「必須貯之二三年或三四年越久越佳,不然助火燥血,反灼真陰。故古人曰:新茶烈於新酒,信然!」錫的涼性正有助去火毒,才知「知茶趣淺酌細嚼,覺清風透入五中,自下而上能使兩頰微紅,冬月溫氣不散,周身和暖,如飲醇醪,亦令人醉。」如是曼妙體感正是品武夷茶的真味,若是新的武夷茶可放到錫罐約莫一個月後,再倒出品用茶湯轉潤,火氣不燥,加上泡飲能完全釋茶精華,品者氣行周天為品茗至妙。
茶入錫罐有助茶味,古人體味很深,錫罐為精品茶帶來巨大功能,更彰顯品茗者美感品味,傳世清代大紅袍錫罐揭示錫罐不凡一世。
清末茶行賣大紅袍「一兩黃金一兩茶」,錫罐是最高檔武夷茶包裝,錫罐用朱紅乾漆加上描金寫上「大紅袍」、「錦祥茶莊」,正是訴說大紅袍的尊貴與身份。
六角形的錫罐鐫刻「天心老欉大紅袍」「住廈門橫竹路」,錫罐上福州乾漆使錫罐多了一份光澤,罐底則落有「真料點銅」款識。
茶罐刻「天心老欉大紅袍」直指大紅袍出自武夷天心岩,上面寫「住廈門橫竹路」,經我的田野調查,橫竹路上錦祥茶莊是陳天來開在廈門的分公司,如今橫竹路已不復茶莊,然而,錦祥茶莊的光輝隨錫罐叫人回味。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2月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