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同樣愛茶,《雍正朝宮中奏摺檔》中的貢茶有獨領風騷武夷茶外,有不發酵綠茶六安茶、松蘿茶、銀針茶,以炒青、烘青的綠茶要喝新鮮;今人有心將綠茶藏放後,品「陳年的新鮮」另成品味;雍正皇帝將茶恩賜大臣,有「武彝蓮心茶」、「岕茶」、「小種茶」、「鄭宅茶」、「金蘭茶」、「花香茶」、「六安茶」、「松蘿茶」和「銀針茶」,如是天子將茶勾勒大美。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出巡時有茶相伴,到行館品茗,留有品茗的詩文,《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全都錄,品嘗的茶有「三清茶」、「雨前龍井茶」、「顧渚茶」、「武夷茶」和「鄭宅茶」等。乾隆皇帝講究茶,更講究好水,愛用「玉泉山水」、「雪水」,力行「水為茶之母」的鐵律,將普洱茶、六安茶、茶磚、女兒茶作為國禮,贈外國皇室或使節的美好交流;留存的宮廷畫寫真了皇帝品茗場景,可惜沒說清楚哪款茶速配哪款壺,現今理性探究壺的形制、胎土找尋對應茶性何者速配?這也是手上有筋紋壺藏者可留心的對應功能!
多款壺對應多元茶!以故宮所藏〈宜興窯惠孟臣款紫砂菊瓣壺〉推斷茶性,武夷茶最具發茶性,宜興壺的雙球性結構獨步群壺,讓單寧柔化,直叫武夷清香甘活醇在味蕾跳舞,今人擁紫泥、紅泥、朱泥壺型,深藏多層變化耐人尋味,近現代宜興壺名家以筋紋創作體裁,像裴石民(1892-1976)、徐漢棠(1932-)、及汪寅仙(1943-2019)等,都享有極高身價(見表二),至於高價買壺會不會用來品茶?惟以宮廷為例壺器和當時出產的茶種緊密接合。
〈銅胎畫琺瑯菊花紋方壺〉適合泡的是綠茶,清皇宮藏不發酵綠茶,每年各方將新茶入貢,宜趁新鮮,琺瑯彩釉表細密,發茶性直接,加上好水,綠茶綿密細緻嫩香藏不住。
不同材質的壺器藏有發茶的秘密,等待愛茗者解開,不同壺器材質用來解構茶湯隱秩序,正讓茶香醇味大美可言!
以菊入手而凝芳,獨特的品茗美學,今人品賞至味!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4月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