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貢茶除了故宮珍藏以外,深入雲南的茶區田野查訪貢茶區,看古茶樹老而彌堅,春天發出的嫩芽採摘後,製成曬青普洱,今人可品皇家貢茶新鮮的滋味。
然而,歷史的紀錄中到底哪才是真正的貢茶區?市場上出現許多號稱「貢茶」的普洱真偽如何?
梳理貢茶檔案勾勒老茶被埋藏的風華,從清代的乾隆五十七年及光緒十一年,當時納貢茶至今留存北京故宮,核實地方官員所進貢茶葉品項數量有(見表一)。
根據上表,進貢的普洱茶品種有八種:普洱大茶、普洱中茶、普洱小茶、普洱女茶、普洱芽茶、普洱蕊茶和普洱茶膏。
從檔案探知乾隆五十七年(1792)開始進貢到清末,茶葉品項沒有發生太多變化。
北京故宮現藏之宮廷普洱:有團茶、茶餅、茶膏。大小形狀,有五斤重的團茶,即「普洱大茶」;三斤重的團茶就是「普洱中茶」;一斤重的即「普洱小茶」;四兩重「女兒茶」;還有散茶跟茶膏……?儘管名稱不同,均出自雲南及貴州。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6月 #213】